系统日志片段“来源:逆涌计划 - 观测终端 ZY-734”日期:“数据损坏”
记录者:智瑜
主题:异常共振事件后续分析与初步结论
…事件编号 E-227-Alpha 记录概要:
* 坐标点:第七区沿海,旧世界礁石带。
* 主要参与者:杨黛迩(生物特征已登记)、林溪瑶(权限7)、及本人(智瑜,权限8)。
* 触发现象:通过信标物(编号BX-SP-01,原属研究员白梵)与流体网络内未知意识信号(暂标识为Signal-WF,匹配度92.7%)达成深度共振,共振峰值频率38.2Hz.
* 观测到物理层面显像:局部空间光茧化,高维信息具象投影(白梵形象,不完整语音)。
* 外部干扰:确认厄魇御者标准扫描模式(Pattern: Reaper's Scythe),同时检测到未授权加密信号接入(标识模糊,声纹分析匹配:俞浩轩,前防御组组长,状态:MIA)。
* 关键转折:信标物与杨黛迩生物组织产生物理融合。Signal-WF信号强度于融合瞬间激增430%,随后与杨黛迩生物信号同步消失于可观测频段。
* 结论:非标准意识传输或捕获,现象更接近于……主动锚定与维度潜航。信标物可能已成为双向通道,杨黛迩并非被拖入,而是——选择了进入。
* 后续行动建议:立即搜寻俞浩轩下落;最高优先级破解白梵遗留的“初始节点”相关数据;警告所有知情人员,“静默场域”已具备通过情感波段进行逆向污染的能力。
* 个人备注:他们低估了“折光”的本质。它不仅是技术,更是意志的延伸。白梵留下的,不只是信息,是火种。
(日志片段结束)
下坠。
并非坠落深渊的失重,而是融入一条鎏金般奔涌的意识长河。无数记忆碎片、未成形的思绪、来自陌生神识的低语、破碎的影像,如同河底的卵石,不断擦过杨黛迩的精神内核边缘。它们不再是外在的景象或声音,而是直接成为她感知的一部分——是这条“河流”本身。指尖(意识的拟态延伸)划过那些光粒组成的“卵石”,会在神识中留下转瞬即逝的冰凉触感,像是触摸到了无数个未曾完整的人生。
》 记忆碎片#1:白梵的实验室,深夜。
“……白梵指着全息屏幕上不断变幻的、如同星云般复杂的结构图。“‘折光’的关键不在于折射能量,黛迩,而在于折射‘认知’本身。你看这里——”他放大一个微观节点,那里并非物质,而是一段自我循环的逻辑悖论,在屏幕上流转着淡蓝色的辉光。“我们以为的现实,只是高维信息在低维度的投影。‘折光’系统能短暂地……扭转这种投影关系,让我们触及背后的信息基底。”他揉了揉疲惫的眉心,指腹蹭过眼角的红血丝,语气带着罕见的狂热与一丝不安,“但这很危险。如果操作者的意志不够坚定,自身的认知结构可能会被来自基底的信息洪流……冲刷溶解。厄隐先知想要的,是掌控这种‘折射’权柄,将所有可能的现实,都扭曲成符合他意志的单一图景。””疼痛。
并非来自物理伤口,而是神识在强行适应“流动”状态时的排异反应。杨黛迩能感觉到自己的“存在边界”正在消融,如同滴入温水的墨滴,与周围的信息流相互渗透。唯有掌心持续传来的、与心跳同频的搏动感——那枚与血肉融合的徽章正散发着微弱的金芒,刺痛感清晰得如同神经末梢的直接震颤——像一枚烧红的钢钉,牢牢钉入她的存在本质,维系着即将涣散的自我认知。
“坚守你的核心频率。”
一个声音直接在她精神内核的中心响起。是白梵。并非通过听觉,而是以一种概念传递的方式,带着他独有的、混合着咖啡香与消毒水味的气息(那是实验室里最常见的味道,此刻竟成了意识层面的锚点)。他的意识体就在附近,化作一团稳定的淡蓝色光涡,在光河中缓缓旋转,既吸引着她,又为她隔绝了部分杂乱的信息流。
“不要被信息流同化。感知它们,但不要成为它们。利用‘折光’的原理,在你的神识外围建立筛选屏障。只允许与‘初始节点’、‘源初代码’相关的信息模式通过。”杨黛迩立刻行动。她指尖凝出细碎的光粒,按照白梵描述的悖论逻辑,快速编织成一层半透明的棱镜面——神识触碰这层镜面时,会感到轻微的酥麻,如同指尖划过通电的金属网。构建的过程极其艰难,每一次精神松懈,镜面都会泛起涟漪,几欲碎裂。那些无关的意识噪音如同潮水般撞击着镜面,发出刺耳的嗡鸣,仿佛要强行冲进来,将她的自我彻底吞噬。
》 记忆碎片#2:杨黛迩的童年,家族藏书阁。
“……灰尘在从古老窗棂透进的阳光中飞舞,光束里漂浮着细小的金色尘埃。她踮着脚,从书架最高层抽出一本没有书名、以银灰色金属丝线装订的古籍。书页并非纸张,而是一种柔韧的、带着肌肤般细腻触感的生物薄膜。打开时,里面的文字并非静止的墨迹,而是如同微缩的星河般缓缓流动,泛着与“折光”节点相似的淡蓝辉光。她看不懂,却被深深吸引,指尖划过书页时,那些文字竟顺着她的指腹轻轻“游走”.祖父苍老而带着警示的声音在身后响起:“箬云,有些知识,本身即是灯塔,也是漩涡。我们家族世代守护的,并非答案,而是通往答案的……可能性。 当‘潮’汐逆转,‘源初’的印记会再次浮现。”那时她不懂,现在,那段流动文字的形状,竟与白梵展示的某些“折光”符号完美重合……”她忽然明了,自己并非毫无准备。家族血脉中传承的模糊认知,与生俱来的对意识波动的敏锐感知,甚至童年时那本古籍带来的莫名亲近感,都是白梵选择她作为“定位节点”的深层原因。掌心的徽章似乎感知到了这份顿悟,金芒闪烁得愈发稳定。
“很好。”
白梵的意识波动带着赞许的暖意,“你的潜意识深处,藏着钥匙。厄隐先知……李清诠他们,试图通过‘静默场域’强制统一所有意识频率,扼杀一切‘不和谐’的个体意志,建立一个绝对‘有序’的系统。但他们错了……真正的‘源初代码’,其核心并非控制,而是……包容性的混沌,是无限可能性本身。”随着两人意识体的连接稳定,周围的景象开始凝聚。他们不再是随波逐流的光粒,而是化作两道并肩的流光,在意识之海中“航行”.远方,浮现出一些巨大的、如同深海发光水母般的结构体,半透明的伞盖下垂着无数纤细的光丝,缓慢脉动着诱人的粉紫色辉光——那是“潮”意识网络中自然形成的“意识聚合体”,由无数相似情绪或执念的意识碎片汇聚而成。光丝扫过之处,附近的零散光粒会被强行吸附,融入那片统一的辉光中。
“避开它们。”
白梵的警示带着凝重,“未经引导地接触,你的个体性会被其同化,最终成为这团混沌的一部分,再也找不回自己。我们要去的地方,更深处,更……古老。”他引导着她,如同一条灵活的鱼,绕过那些绚烂而危险的聚合体,向着光河的底层潜去。这里的光丝逐渐变得稀疏、黯淡,信息流的流动也缓慢下来,如同凝固的琥珀。一种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,并非物理压迫,而是某种存在的厚重感,仿佛他们正在穿透一层又一层的历史尘埃,接近世界的本源。
“我们正在接近‘逆涌’系统在流体网络中的……根基层面。”白梵的意识体光芒微微黯淡,显然在对抗这股压力,“也是‘静默场域’侵蚀最为严重的地方。李清诠的力量在这里无处不在。”果然,杨黛迩察觉到,那些缓慢流淌的底层信息流中,掺杂着一种不自然的、粘稠的“灰色”.它们如同油污般附着在光丝上,所过之处,原本鲜活的光丝会迅速失去光泽,变得呆板、重复,最终化为毫无生气的灰白色尘埃,消散在意识之海中。那正是“静默场域”的触须,触碰到她意识屏障的瞬间,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,仿佛连思维都要被冻结。
“他就在附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