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知兰一笑,说道:“族长,我们西望村发展一份产业吧,用产业的收入来养学堂。如此,日后大家发家致富,便再也无需为读书的银钱发愁了。”
“不管是种山楂还是种苹果,咱们只管卖给西平县的商人,有了一份收入,也不算是经商,不影响村里的士子们科考之路。”
士农工商,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,但是这个时代,并非卖东西就算商人。
若是种植出售农产品,或者像顾知兰这种开办学堂教书育人,皆不算是商人,大邺朝的商人有明确的规定,大概理解为,只有二道贩子才算。
族长闻言,和几位族老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有点懵逼了。
这顾知兰真是不按套路出牌啊。
顾知兰又转身面对大家:“学堂不能等,现在就开始建,第一笔钱我来出,日后我们西望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,大家各自供孩子读书,各位看如何?”
众人不由得拍手称赞,要不说人家顾知兰脑子好呢,他们从来也没想过啊,大家现在死心塌地地相信,顾知兰能带飞全村。
族长挫着手说道:“知兰,你可想好了?真的不建祠堂了?”
这样的殊荣谁愿意放弃啊,祠堂啊,那是供子孙后代永远瞻仰的。
顾知兰认真点点头,上一世她功成名就,别人的认同、世俗的荣耀,早已看开了,不如做些实打实的事。
“我近日便会给上林署的旧相识写信,邀请前来西望村验看土地,看看咱们种什么合适,再去采买种子。”
她早就想好了,要种就种有特色的,要种的比别人的都好,形成绝对的护城河竞争力,日后西望村便可凭此立足,并且绵延不绝。
族长望着顾知兰,这小女子才十五六岁的年纪,然而已如此通透,淡泊名利,实在是太难得了啊。
他忍不住抹起了眼泪,其他族老也垂泪感慨:“此女日后必然名垂青史,大善,大善啊。”
顾知兰有点无语,这些老家伙,还挺多愁善感的呢。
处理完西望村这边的事情,第二天顾知兰一家便动身回了西平县。
又过了几日,顾丕熙顾凡两兄弟动身前往雍州,他们即将开始新的生活,府学生涯。
顾知兰叮嘱哥哥,要小心原朝此人,绝不可深交,她觉得即便他现在不存害人之心,但当初情绪上头便落草为寇,性情多少还是有点极端的。
顾丕熙虽然不是很理解妹妹对原朝的偏见,但想着妹妹或许有独到的识人之处,便记在心里了。
阿宝也一并同行,考过了明算科,需入国子监学习七年,出来后就包分配了。
虽然一般来说,明算科去不了什么好的衙门,品阶也不高,但稳定的铁饭碗,那是从古至今老百姓不变的追求啊。
宇宙的尽头是编制。
顾知兰则留在西平县,继续教授西望村的五位学子考府试,有了上次教授两兄弟的经验,这次便轻松了许多,顾知兰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、思考和写教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