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文身边一位约莫十八九岁的少年说道:“我们上善学堂的夫子,是西望村杨夫子的亲弟弟,你们顾氏学堂抢了杨夫子的学生,还当众羞辱他,我们自然不忿。”
原来如此。
这杨夫子的弟弟,人称小杨夫子,是西望村最后的秀才,自他六年前考过院试之后,西望村便再也没人考中过。
西望村的人知道他在县城开了书院,但顾凡也没想到,就是距离顾氏学堂不远的上善学堂,倒真是冤家路窄。
顾凡小小少年沉稳一笑:“原来如此,我还当是谁呢,原来是一颗酸葡萄,斗诗教书都比不过,像个深闺怨妇一般拈酸吃醋罢了。”
“你!”曹文气得小脸涨红。
顾凡转身就走,不再理会他,而陈述则回头一脸得意地看着曹文。
曹文咬着后槽牙,指着陈述说道:“哼,顾凡好歹是亲弟弟,你算什么,一个大小伙子,跟个未出阁的姑娘家走得那么近,怪不得读了这么多年书,六次都考不中。果然连‘男女授受不亲’都不知道。”
陈述又被气到了,虽说打小孩是以大欺小,但熊孩子是不是可以打。
这曹文今年十二,家境优渥,他自小聪慧,在大家的宠爱与夸赞中长大,颇有几分恃才傲物。
他和顾凡一起参加的县试和府试,也都考过了,十二岁的童生相当优秀了,他老爹光是流水席就摆了足足七日!
曹文满心以为自己是年纪最小的,却不曾想顾凡才九岁,而且竟然是府试第二,比他高了足足五个名次!
心高气傲的曹文自然受不了,今日他来,表面是挑衅顾知兰,其实是冲着顾凡来的。
这时,一位妙龄少女笑着走过来,对曹文说道:“男女授受不亲,是亚圣所言,那你该当知道下一句,嫂溺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”
这句话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上》,意思是男女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,但当嫂子溺水时若不及时施以援手,则违背了仁义之心。
曹文等人不认得顾知兰,几个年纪大点的小伙子被她的美貌惊住了,平地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这么清纯漂亮的姑娘,好像仙子从画上走出来似的。
曹文年纪小,不为美色所动,梗着脖子说道:“你一个女子懂什么,我说的是,他们顾氏学堂的人道德败坏,竟然拜个女人为师。”
顾知兰摇摇头:“是你未能理解圣人所言。亚圣此言,意在提醒读书人,懂得因形势而权衡变通,其中不变的核心本质,便是仁义之心。”
“今日你们求学,所为不过是明事理,知进退,振兴家族,未来入朝堂为民请命。”
“因此,拜师求学只管师傅本领,如《师说》中所言,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,何须拘泥于男女老幼?”
“可见你的书白读了,根本不解圣人的教诲。”
一番话逻辑缜密,说的曹文哑口无言,脸色煞白问道:“你,你到底是谁?”
顾知兰一笑:“我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个,不知廉耻的女先生,顾知兰。”
曹文等人面面相觑,谁能想到这位女先生,竟然如此貌美如花。
主要是这一回挑衅,他们完败啊。
曹文气得跺脚:“你,你这是诡辩!果然小女子都是巧舌如簧,能言善辩!”
说完不解气,上前一把将顾凡推倒在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