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,王仁的警告还是起了点作用的,江三暂时不敢再明目张胆对付顾家人,着实安分了一段时间。
顾知兰去江氏族学办妥出学手续,带着顾凡暂时寄住在南洋书肆,方便照顾哥哥。
这段时光,对于顾知兰和崔阅来说,都是难得的岁月静好。
顾丕熙稍微好转便迫不及待读书,他知道自己耽误了些时日,距离府试不过二月有余,更是分秒必争。
于是顾知兰每日辅导兄弟俩读书。
府试的考试框架与县试基本相同,但更注重阐述深度,这一点上顾丕熙没问题,但顾凡毕竟年纪小,即便天资聪颖但阅历尚浅。
于是顾知兰从历代好文中总结了常见的释义角度,整理出一份素材库。
有了这个,顾凡也可以搏一搏,单车变摩托。
另一个难点是试帖诗,听闻知府大人好诗词,因此试帖诗对于取中也是极其重要的。
顾知兰便要求兄弟俩每日晨间背诗,晚间作诗一首,强化练习。
崔阅坐于外间,眯着眼睛休息,目光却不由得透过敞开的门缝,一路追随着顾知兰。
她侃侃而谈,旁征博引,那些典故似乎信手拈来,而经过她的解释,曾经那些令读书人挠头的艰涩语句,变得通俗易懂起来。
崔阅内心感慨,不由得对初九说道:“初九,你觉不觉得,那宋氏族学的宋大学士,也不比知兰讲得好?”
初九一脸懵逼,少爷你是不是问错人了,这我哪儿懂啊,你见过教授找保安讨论学术的么。
崔阅反应过来,翻了个白眼,那鄙夷的眼神让初九那颗小心脏有点受伤。
崔阅又摇动扇子说道:“你说,我若是跟父亲禀明,请知兰去府学教书如何?”
初九想了想,认真点点头:“少爷,反正你也是要被老爷打死的,多打一顿也没关系。”
崔阅折起扇子敲在他的狗头上。
不过初九说的有道理,就他那个老古董爹,别说女子入府学教书了,就算是入府学读书都不能接受。
初九揉着脑袋,满心疑惑道:“少爷,你怎么想到让知兰入府学啊。”
虽然他家少爷的思维一向很跳脱,但也不是信马由缰,往往是有他自己的独到考虑,跟在少爷身边久了,他的心思也能猜测两分。
可这一次,初九委实搞不懂了。
崔阅深吸一口气,还能为了什么呢,自然是为了他和顾知兰的未来。
要父母接受顾知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母亲还好说,他有办法哄着她同意,但父亲那边就太难了。
所以崔阅这些日子都在想,如何改变顾知兰的身份。
掌柜李书是个爱享受的人,自家后花园建地特别漂亮,满架蔷薇,一带水池。
还砌了自己的小厨房,专门聘请了月桂楼的大厨,因此这段时间,顾家兄妹着实吃得不错。
此刻暮色降临,书肆后面的小院又点起了灯火。
崔阅拎着下河抓来的两条鱼,闻到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。
顾凡把嘴巴塞得满满的,像一只花栗鼠,啧啧称赞:“姐姐,这肉烤着吃原来竟是这么香。”
“那是,配上姐姐亲手调制的香料,简直绝了。”顾知兰毫不谦虚。
烤肉其实很早就有了,只是本朝并不时兴。
穿越前的顾知兰爱喝酒,也爱美食,为了保持身材她经常健身,来到这里后许久不曾锻炼,这幅身子骨也有些纤弱。
她想着日后该把健身纳入自己的日程了。像她阿娘虽然吃得不好,但常年下地,身子骨还是很健朗。